张西流
据8月11日极目新闻报道,8月10日,有游客拍下在北京八达岭长城检票口见到的一幕,只见电子大屏上滚动播放着今年5月份5名游客在长城刻划的违法行为,上述游客均被公安机关处以5日拘留并处200元罚款。不少网友对这样的公示称赞。
时下,物质文明飞速发展,但许多人还未来得及培养与之匹配的文明素养。在文物古迹上乱刻划者,很多时候往往并非蓄意破坏,而是出于一种“留下印记”的原始冲动,这种冲动在缺乏文化教养约束时便肆意宣泄。因此,公示乱刻划行为不仅是对个体的惩罚,更是对公共空间里恪守公德、文明言行的教育和警示。
从法律视角审视,景区公示乱刻划游客信息的做法,也是当下针对类似现象执法困境的一种突破。
根据相关法律法规,故意损毁文物或公共设施,本应受到行政处罚甚至追究刑事责任。然而现实中,由于取证难、执行成本高等原因,大量不文明行为得不到应有惩处。公示乱刻划行为的做法通过社会声誉机制,放大了违法成本,使潜在的破坏者不得不三思而后行。当传统执法手段效果不彰时,创新执法方式不失为一种务实选择。
当一个人在公共场所实施破坏行为时,他的行为已从私人领域进入公共领域,理应接受公众监督。适当的公众监督,能有效约束不良行为,公示制度便是重建道德约束的一种尝试。当然,这种尝试需要在有明确的操作规范和救济渠道的前提下进行。同时,也需认识到,任何单一措施都难以根治不文明行为,构建包括教育引导、法律惩戒、技术防范在内的综合治理体系,恐怕才是长远之计。
刻刀留下的伤痕终会模糊,但文明与法治的印记应当长存。公示乱刻划游客信息,其意义不仅在于惩戒个别违规者,更在于树立清晰的行为边界和价值导向。期待更多地方能不断调整优化治理手段,让每个人成为文明的守护者而非破坏者,让公共空间真正成为人们共建共享共荣的亮丽风景线而非涂鸦墙。
亿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